原標題:政解|雄安新區房地產管理如何改革?專家建議的“新加坡模式”可行嗎
資料圖,圖文無關新京報快訊(記者王夢遙)4月5日,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副組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就雄安新區接受媒體埰訪時表示,中央給雄安新區的定位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區,也包括對房地產管理的改革,雄安新區將實驗房地產發展新模式。鄔賀銓指出,翡翠森林,除了傳統的模式,發展房地產還有很多思路,例如新加坡模式。
此前網上也有報道稱,一些專家認為雄安新區可借鑒新加坡的房地產模式。那麼新加坡模式指什麼?在雄安新區落地有無可能?
記者注意到,鄔賀銓在埰訪中提到,http://www.grass.ewsearch.com.tw/productview.php?id=22,新加坡模式即政府直接管理部分土地,建成廉租房,房價很便宜,讓需要住房的人能住。
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祕書長、首都經貿大學教授趙秀池告訴新京報記者,新加坡的房地產發展模式是80%為保障房,政府可以控制,另外20%是商品房,這樣的模式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,同時使房價總體保持穩定。
在新加坡,建屋發展局是唯一獲授權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機搆,政府保障性住房由建屋發展局投資興建,以低廉價格出租或出售給中低收入階層。政府還制定了不同收入水平的購屋准入政策。
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苗樂如表示,新加坡作為城市國家,在住房供應有限、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下,保障了居民的住房問題。 苗樂如則稱,他注意到一些專家提到在雄安新區借鑒新加坡房地產發展模式,“這值得有關方面的重視,成立雄安新區是我國發展過程中的大事,會吸引各方人員的匯入,如何滿足住房供需,不能一直走過去的老路。而在這個過程中,要頂層設計好相關制度。”
對於這一模式有沒有可能在雄安新區落地,多位專家都表示出了積極的態度。
趙秀池表示,雄安新區可以搞一些新試點,住房制度也可以進行新的探索,但要想新加坡模式落地,保障房的准入和退出都要有一係列的制度安排,例如在退出機制方面是否能夠封閉循環。
“在諸如北京這樣房產市場已經形成固定模式的城市,改變比較困難,但在新區進行創新還是能做的。”北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認為,以政府提供保障房為主的新加坡模式在雄安新區也可能“行得通”,其原因在於,一方面雄安只是一個行政區域,範圍有限,有推行的空間;此外其房地產市場不像比較成熟的地區,市場仍未固定,創新可行。而在落地的過程中,和通建設,就要看“決心下得有多大,資源能夠傾斜多少”。
責任編輯:柳龍龍